


据调查,现代人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65%的时间在家里,室内环境直接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中国室内环境委员会监测中心研究发现,室内的绿色植物枝叶有净化室内污染的作用,同时还能吸收生活废气、调节空气湿度和降低噪音等作用。而且随着目前国内人居环境的逐步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关注室内的生态环境。这些都预示着未来对于家庭园艺行业将会产生巨大的需求。仅以室内植物和园艺资材销售的市场看,假设国内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消费100元,按国内2011年城镇人口6.9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家庭户规模3.1人/户计算,就有223亿的家庭园艺市场。而家庭园艺的应用场景并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还广泛应用于城镇居民的第一空间(家)、第二空间(办公场所),以及第三空间(娱乐,消费场所,即第三产业)。如果包含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应用,目前至少也有千亿估值。另外,从当前线上花店和线下实体店数量来看,线上花店已超过80万家,线下实体店已超过50万家,按平均每家店10万元收入计算,市场估值也至少在1300亿以上。而随着都市园艺不断被更多的人接受,普及推广,市场前景有万亿也不夸张。能否真正拉动中国花卉的内需,关键在于花卉能否成为家庭消费品,中国花卉的未来必定在家庭园艺。
花园中心源自英文Garden Center,是指专门销售观赏植物和花园相关产品的商店或超市。花园中心与传统花店或花市的区别在于提供的品种广泛多样,涵盖与花园相关的家具、水景、建材、苗木、工具、景观和花艺饰品,并有规范的专业咨询、较充足的露地面积和温室用于展销等等。
从消费群体分布来看,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深圳排名前五位;从男女比例来看,女性消费者比例高于男性,尤其是在绿植盆栽方面;但在鲜切花这一品类上,男性消费者占70%~80%;消费者年龄集中在18~34岁之间。
从产生消费欲望,到形成购买,再到后期起手种植,家庭园艺消费者到底消费的是什么?他们真正在意的是那些花还是那些花盆?如果走入他们的内心,深入细究,或许会发现,他们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真正看重的,不外乎六个字:绿色、体验、表达。


园艺是绿色生活方式的最佳载体,家庭园艺是国外都市农业的主要形式。城市居民都喜欢在自家庭院或房前屋后闲地、阳台、窗台、屋顶、楼梯、墙壁等处,或市区的河旁、路边等一些零散的空间种植蔬菜、果树、花草等绿色植物,装扮生活环境,营造自然气息浓郁的氛围,创造绿色健康的生活。


园艺体验作为一种由农业文化衍生的新生事物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都市一族而言,认识并喜欢植物,喜欢且培养植物,意味着更接近自己,更接近自己的内心。


玫瑰象征着爱情,康乃馨象征着母爱……花语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热爱园艺的人,选择的不是一种消费方式,而是一种对话方式,表达的是一种情感。
国内家庭园艺的产品结构不可照搬国外,应该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适当减少大型园林机械、庭院家具等产品的比例,同时增加适合家庭使用的小型园艺产品,例如,适于室内使用的小盆栽、容器花园、阳台花园用品等,合理定位,调整产品结构。
有调查显示,同样的花卉植物,带有盆器的销售额比不带盆器的销售额要高出25%。为此,英国的花园中心为了提高销售额,常在花卉植物产品的旁边摆放配套的盆器,以供消费者选择,有的花园中心为了促销,将这些盆器配套好,作为附加产品赠送给顾客。一站式消费更能吸引和留住园艺爱好者。
国内几个主要花园中心在一开始就将其家庭园艺的目标市场定位于高端消费人群,其产品很多是从国外进口,质量固然好,但价格普遍偏高。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对于这种非生活必需品,还是很少有人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因此,通过对都市家庭园艺体验对象类型的分析,在家庭园艺发展的初期,家庭园艺的目标市场应该以“新”为主,以“育”为辅,以流量产品、利润产品和形象产品相结合,在面向中高端消费者的同时,通过进购一些质优价廉的商品,吸引广大的普通消费群体。

中国家庭的住房条件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园艺消费的空间比较小,绝大多数普通市民的阳台空间比较有限,热衷养花的市民阳台空间就更加有限了。园艺要走进家庭,矮化品种至关重要。而且矮化品种成盆的景观效果更佳,太高总被称为“徒长”,本身就很高还徒长往往显得特别难看。超过50公分的高度,越来越难走进花友的家庭阳台之中。
所以从趋势、实际条件和观赏效果来看,矮化品种都至关重要,比如百合、向日葵、铁线莲,还有洋桔梗、菊花等等,适合盆栽的矮化品种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这是市场的主流趋势。

“个性化”的产品个性鲜明,突显情趣化、概念化、差异化的特征,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追求多层次、高层次的心理欲望,因而倍受青睐。



家庭园艺产品的商品性不仅包括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产品的造型、外包装等。园艺产品特别是植物产品的质量是顾客购买时最关注的。目前,国内花草种类繁多,但大多是营养钵苗,介质多采用泥土栽培,品质参差不齐。在国外,很多家庭园艺产品都采用订单式生产的方式选择供应商,不仅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且所有产品规格统一。
如果与生产商直接合作,不仅能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新鲜度,还可以进行预售、订单式生产等。
订单模式对于盆花产业各环节的发展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目前订单合同普遍不够规范,还需要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在产品加工方面,注重以设计带动订单,特别是类似花器这样的基础产品。
家庭园艺更需要关注个性化需求,特别讲究创意,在产品设计上,对球根、宿根、小型盆栽、切花以及包括种植土、肥料在内的资材等包装设计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上海园林景观展家庭园艺展区,创意产品供不应求,可爱的卡通浇花桶、五颜六色的环保花盆,不时引来观众驻足问询。
传统的浇花桶比较注重其实用功能,很少有人注意它本身的美观。既然这样,只要能用来浇水,是否一定要用浇花桶浇水,客户也就并不在意,还谈什么销量。把浇花桶赋予卡通的设计后就不一样了,它既可以用来浇水,本身也是一件美化家庭的器具。据厂商表示,这是专为外销设计的样品,目前连国外的订单还没完成,国内销售还得等等。
让消费者获得独一无二的购物体验,购物环境很关键。整体购物环境不仅包括规划合理的购物路线、时尚新颖的商品布置,还包括店内整体装饰、广告海报,甚至还有卖场的灯光和背景音乐等。
规划合理的购物路线不仅可以引导顾客逛遍整个花园中心,而且可以减少导购人员,从而降低花园中心的成本。在欧洲,花园中心的平均规模一般在5000平方米至1万平方米,消费者来到花园中心后,按照规划合理的路径一路走下来,所有的产品都可尽收眼底,是一种自由式的购物过程。国内的花园中心也应该在建造之前就做好详细合理的路径规划。
很多人去花园中心不仅仅是为了购买园艺产品,更是为了享受那里优美的购物环境。
产品陈设艺术与效果直接影响到顾客的观赏兴致。室内陈设之美的核心是构建在产品与室内环境的协调、造型及色彩感知心理的基础之上,在陈设艺术设计中力求多方位、多样化、多角度地展示,使顾客的购物行为成为艺术欣赏及使用实现完美的结合。
服务品质是购物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的服务包括花园设计建造服务、技术咨询服务、餐饮服务等。在中国,花园中心的服务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可以通过增加适当的休闲内容,例如通过在风景优美的区域开设茶室、餐厅等吸引顾客。
目前国内大多数花园中心还只是表面上借鉴国外的卖场形式和产品结构,营销方面有所欠缺。


营销是花园中心经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国外花园中心大多都有较成熟的营销模式。他们会定期推出主题策划活动,以重大节日、四季、颜色为主题,只要能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就能增加花园中心销售额。2015年,浙江虹越首次推出了“花文化旅游”,以全程专家陪同的形式组织有共同爱好的花友赴世界各个着名鲜花产地旅游。这项个性化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花友的热烈欢迎,今年4月成行的日本线路公布当天,10多个名额就被一抢而空。今年全年,虹越计划开出11条花文化特色旅游线路。此外,虹越花卉还建立了“园丁学院”,推出了园丁的职业化培训与“发烧友”兴趣培训课程。


据统计,2009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为2600亿元,而2010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近乎翻倍达到5131亿元,而网络购物用户增长了48.6%。此外,巨大的礼品市场也催生了销售礼品花束、种子、小盆栽、盆器等园艺产品网上花店的诞生,现在仅淘宝网就已有9000家左右的园艺礼品店,店面销售额约达5亿元。这种呈爆炸增长的网络经济将对我国家庭园艺产业产生很大影响。
鉴于此,国内几家花园中心一开始就开设了网上购物通道,将花园中心实体店与网购形式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扩大销售、减轻单一销售形成的压力,而且可以为更多顾客带来方便。企业除了建立网上购物平台外,还可以通过博客、微博向网友传播企业产品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还可以就每天更新的内容与大家交流。此外,专业论坛、微信公众平台、开心网、人人网、QQ空间等都是很好的宣传推广平台,通过这些来拓宽花园中心的销售渠道。
我国家庭园艺市场要寻求突破,消费者是关键。现阶段我国家庭园艺的销售模式,已从过去的以品种为主,逐步转向以客户为主。
把家庭园艺爱好者请进来,为居家养花者交流心得体会提供平台,促进园艺爱好者的交流,建立花卉入室专题网络平台,经常举办一些主题讲座、研讨会等,组织花卉专家与客户开展网络交流和互动,对客户提出的花卉品种、栽培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进行解答和技术指导;经常向网上网下的客户推介居室花卉配置、阳台花卉景观示范等,不断激发客户的花卉消费欲望。
园艺产品须从商铺走出去,走进超市,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这是目前的首要选择,也是必然趋势。在美国,家庭园艺已经社区化,他们把园艺产品当作精品来销售;在欧洲,从花卉园艺产品的销售形式来看,主要是依托于具有一定规模的超级市场。利润虽不如设立专柜,但资金风险和人员成本较低,不需设立导购。只是在品种选择、产品包装和物流方面更下多工夫。以超市理念打造的花卉终端销售模式,浙江传化花园中心现在超市直供的营业额已经达到花园中心总营业额的三分之一。

2013年,新西兰移民局在工作签证、移民评估方面,均作出较大调整,以吸引海外留学生修读园艺课程,以此缓解新西兰的人才短缺,而园艺学专业也成为2013年新西兰留学生报名的热点。
在我国,家庭园艺还是个全新的产业,花园中心也才刚刚起步,整个行业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空缺。普通人对园艺学专业存在理解上的误区,认为学园艺就是做“花农”,其实不然。园艺课程设计包括几个方面,园艺生产,苗木培育,园艺设计、维护与管理,商业管理。
园艺学不仅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艺术”。从技术角度看,目前国际上园艺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品种改良和选育、生物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在园艺方面的应用、园艺产品保鲜技术以及园艺产品精细加工和药用保健等。从艺术的角度看,从事园艺工作也是颇有浪漫情趣的职业——园艺师用绿树、鲜花美化城市,同时也美化自己的生活。
而毕业生在园艺学业结束后,工作种类也很多,包括园艺管理、销售、国内外市场开发、鲜花的培育、水果的管理等。一旦掌握了这门专业,毕业生可以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成为园艺拥有者,自己经营,并雇用更多的园艺技工。
对于在卖场工作的园艺工作者而言,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不仅必须认识并照顾好植物,还必须能够很好地处理顾客投诉、善于与人交流并引导消费等。我们应该培养既了解花卉行业又熟悉商超运营的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专业的导购和养护人员。培养学生具备花卉生产、花艺环境设计、花卉营销等基本职业素质,掌握花卉装饰、花卉工厂生产及花卉应用与植物造景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
国内家庭园艺的产品结构不可照搬国外,应该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适当减少大型园林机械、庭院家具等产品的比例,同时增加适合家庭使用的小型园艺产品,例如,适于室内使用的小盆栽、容器花园、阳台花园用品等,合理定位,调整产品结构。
有调查显示,同样的花卉植物,带有盆器的销售额比不带盆器的销售额要高出25%。为此,英国的花园中心为了提高销售额,常在花卉植物产品的旁边摆放配套的盆器,以供消费者选择,有的花园中心为了促销,将这些盆器配套好,作为附加产品赠送给顾客。一站式消费更能吸引和留住园艺爱好者。
国内几个主要花园中心在一开始就将其家庭园艺的目标市场定位于高端消费人群,其产品很多是从国外进口,质量固然好,但价格普遍偏高。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对于这种非生活必需品,还是很少有人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因此,通过对都市家庭园艺体验对象类型的分析,在家庭园艺发展的初期,家庭园艺的目标市场应该以“新”为主,以“育”为辅,以流量产品、利润产品和形象产品相结合,在面向中高端消费者的同时,通过进购一些质优价廉的商品,吸引广大的普通消费群体。